资讯

本报讯 (记者田鹏)5月22日,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官网消息,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精神,认真落实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等政策要求,近日,深交所落地首批以科技创新债券为标的券的债券借贷交易。
5月22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今年1月份至4月份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2025年1月份至4月份,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575.4亿美元,同比(下同)增长7.5%,其中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10.4亿美元,增长5.6%,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27.8亿美元,增长16.4%。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要提升科技贷款的投放强度和服务能力,建设债券市场“科技板”。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在发布会上表示,支持优质的红筹科技企业回归境内上市,积极稳妥推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新的案例落地。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内蒙古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5月17日正式设立。业内人士表示,此举意味着内蒙古农信社改革迈入新征程。值得注意的是,筹备期内该行多次部署不良清收处置工作。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内蒙古农商银行注册资本580.17亿元,经营范围为银行业务,法定代表人为刘丰。业内人士表示,内蒙古农商银行的成立,在全国金融业深化改革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经历4月上旬的减仓后,股票私募机构对当前市场逐渐形成共识,仓位指数在75%上方逐渐稳定下来。值得注意的是,百亿级私募仓位指数连续两周上涨,并且时隔五周后再次突破80%大关。此外,私募机构也在通过定增等方式,积极参与A股市场投资。展望后市,机构普遍认为,中国资产重估叙事逻辑在继续加强,以科技创新突破为代表的新经济领域已经展现出蓬勃生机。
“近期核电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新建项目不断涌现,《暂行办法》的出台有望加速产业发展。”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明确核电行业将基本实行核定电价机制,并对成本定额作出了详细规定。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合理确定核电项目的造价与成本,更对核电产业的规范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在2025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首降与存款挂牌利率调降后,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后续银行信贷投放的积极性料显著提升。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国有大行信贷投放与营业收入增长的主战场,交通银行超三成营业收入源自该区域,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则在中西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高占比。
伴随着国际金价重返每盎司3300美元关口,市场对黄金相关资产的关注度再度升温。5月22日,多只黄金ETF再度收涨,近一周涨幅已超过5%。值得注意的是,5月21日黄金ETF行情已显著回暖,部分资金已经进场抢筹,有ETF单日获净流入超过1亿元。多家公募机构认为,避险资金对黄金仍有需求,看好黄金相关资产中长期配置价值,但该类资产的短期波动可能增大。
近日,财政部公布今年前4个月财政收支情况,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535亿元,同比增长57.8%,引起市场热议。尽管证券交易印花税减半征收,但前4个月税额增长近六成,反映出资本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释放出诸多积极信号。
在戴立忠看来,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是在政策方面里程碑式的突破。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法律制度更加健全完备、保障体系更加有力有效,在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上释放了多重积极信号,民营企业获取低成本资金的渠道得以拓宽。
周瑾表示,上市银行普遍经营稳健,股票流动性好,股息率较高,分红稳定且还具有升值空间,因此是险资青睐的投资对象。同时,上市银行H股相较A股常呈现出一定的估值折价,增值空间更大,且险资通过港股通投资满足一定条件后取得的股息及红利可享受税收优惠,因此,上市银行H股是险资增配的重点对象。
近期,券商中期策略会等各类投资峰会密集召开,对2025年下半年宏观经济走向以及投资策略作出研判。据笔者观察,此次券商策略显现出三大共识:中国经济展现韧性、科技创新驱动增长、中国资产向上重估启航。这一系列共识反映出机构看好中国经济、看多资本市场的坚定信心。 共识之一:中国经济彰显韧性和活力。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4%,实现“开门红”,“三驾马车”协同发力,多项数据亮眼,经济展现出了强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