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韩金林带领的科研团队利用灵敏度极高的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一个罕见的毫秒脉冲星。这颗脉冲星与其伴星以3.6小时的周期相互绕转,并且有1/6的时间被伴星遮挡。天文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掩食”,类似日食、月食。
由德国罗斯托克大学和亥姆霍兹-德累斯顿-罗森多夫中心(HZDR)领衔的国际科研团队,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中刊发了一项重大突破:他们利用欧洲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XFEL)上的高性能激光器DIPOLE100-X,首次成功测量出液态碳的微观结构。
5月20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党委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第二期读书班,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效和经验》和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传达有关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的通报。
“全球冰川消融的大趋势无法逆转,冰川保护最关键的核心措施,就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全球增温。”这是冰川学家的共识。面对冰川消融的严峻形势,2024年8月,联合国大会宣布2025年—2034年为“冰冻圈科学行动十年”,旨在从冰冻圈变化监测、数据规范和共享、影响的量化分析、应对保护等全链条推进冰川保护。
记者5月26日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获悉,来自该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日前成功开展新型星地通信地面技术的实验,实现X频段单通道最高每秒2100兆比特的通信速度,将微波通信码速率提升了75%。这是目前国内X频段单通道星地通信的最高速度。
5月21日至24日,过去全球变化计划(PAGES)第七届开放科学大会在上海召开。本次大会以“地球系统变化:从过去到未来”为主题,共有来自54个国家的800余位科学家注册参会,其中外国科学家近400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吴朝晖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
在“两弹一星”研制的过程中,有无数科学家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当时相对落后的祖国,投身于核武器研制事业。他们以国家命运为己任,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展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彭桓武院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当别人问起他为什么要回国时,彭先生的回答充满深情:“你应该问为什么不回国。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
在乌兹别克斯坦访问期间,何宏平与乌科学院新任院长阿尤波夫举行工作会谈,双方就巩固已有合作平台、提升合作水平和成果显示度、拓展各学科领域合作增长点等达成共识;何宏平与乌生态、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部部长阿卜杜哈基莫夫就推动双边重点合作事项进行了深入探讨,共同见证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该部签署合作协议;代表团还赴乌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植物化学研究所、撒马尔罕国立大学、绿色大学等机构访问交流,实 ...
访问期间,周琪与我国驻意大利大使贾桂德和我国驻德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陈霖豪进行了会谈。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上海分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院机关相关部门和院属相关单位有关同志全程或分段陪同参加有关访问活动。
5月24日,随着4位嘉宾与Q系列人形机器人共同点亮绚烂光影,2025年北京科技周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简称自动化所)“自动化之光”公众科学日正式启动。 202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科技部九司副司长李昕介绍,今年科技活动周首创院市联动模式,与中国科学院深度合作,积极推动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有效提升了科普活动效能。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团队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报告称,首次在超冷原子体系中实现了“超纠缠”态。这一突破性成果标志着人类对这些原子的量子特性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控制,或为量子计算以及旨在探索物理学基本问题的量子模拟开辟新路径。
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国际天文学家团队首次观察到一场激烈的宇宙碰撞——一个星系以强烈的辐射“刺穿”另一个星系。这一过程削弱了被“贯穿”的星系孕育新恒星的能力。这项研究结合了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与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阵列的观测数据,揭示了这场星系之战的残酷细节。
Some results have been hidden because they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
Show inaccessible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