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库马尔是印度人,已经在中国生活了6年,他对中国的文化和美食都特别感兴趣。在中国期间,他自学了中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库马尔中英文并用,兴致勃勃。他说,这是他第一次来哈尔滨,他对哈尔滨的建筑、文化、美食都非常感兴趣。哈尔滨的建筑非常有特色,尤其是中华巴 ...
12日,参加第二届兰花奖“走读中国”参访活动的嘉宾们走进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在哈尔滨城源历史文化馆,当得知馆内展品中的一节铁轨是当年中东铁路修建的轨材时,托马斯·拉贝先生情绪有些激动。他告诉大家,当初,他的爷爷就是坐着中东铁路的火车来到中国的。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是我国产能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的天然铀产能基地,具有绿色、经济、智能、高效的特点。该项目于2024年7月12日开工建设,一年时间即生产出产品,创国内天然铀产能项目建设新速度。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麦盖提县的盐碱滩上,一汪汪湛蓝的虾塘在阳光下泛着波光,塑料大棚里的澳洲淡水龙虾正挥舞着红彤彤的螯足。谁能想到,这片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的干旱区,竟成了澳洲龙虾的“乐土”。
1958年,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映后,成为感动几代人的红色经典。该片的主人公李侠是中共地下工作者,他潜伏在敌占区,用秘密电台向党组织传递情报,在长期斗争后不幸入狱,最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李侠的原型就是中共隐蔽战线的杰出代表——李白。今天的《抗日英 ...
雕像下,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讲解员李迎新再次讲起那个耳熟能详的悲壮故事。1941年9月25日,日伪军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晋察冀军区五位战士——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为掩护全连转移,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 ...
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性特征的消暑美食,天津刨冰也是当地市民夏日的必备好物。堆尖的冰山浇上酸磨糕、酸梅汤、炼乳调制的浓稠酱汁,再铺匀绵密红豆沙,沁甜黏润与爽脆冰碴交融,自上而下的冰凉感便层层袭来。
近日,“一路新疆·互学互鉴”——新台两地大学生交流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办。为期10天的活动中,来自台湾17所高校的24名大学生与新疆师范大学8名大学生共赴青春之约,在开展团建、走访高校、探寻非遗等多样化形式中深入交流、互学互鉴,感受丝路文化魅力。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7月11日至14日,第二届兰花奖“走读中国”哈尔滨站参访活动举行。11日下午,受邀嘉宾抵哈,开启“尔滨”畅游之旅。嘉宾走进哈工大航天馆,来到中央大街肖克庭院、秋林格瓦斯博物馆等地 ...
这个周末,玩点不一样的——“惊喜盲盒”已就位!7月11日至13日,第二十三届哈尔滨国际啤酒节推出特别活动,每晚随机从“火凤凰飞天”表演、璀璨烟花秀二者中随机抽取节目进行演出,为市民游客现场“开盲盒”。
烈日当空,30米高的通信铁塔上,网络建设人员戴着厚厚的绝缘手套,在高温中调试设备。这样的场景,五年来在龙江大地不断上演。截至2025年4月底,黑龙江省5G基站总量已达9.09万个,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实现全省乡镇(含)以上城区、全部行政村及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