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浩瀚宇宙中,大多数恒星都是成对出现、以双星系统的形式共同演化的,但天文学家对双星系统了解并不多。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带领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一个罕见的毫秒脉冲星——它与伴星以3.6小时的周期相互绕转,且有1/6的时间被伴星遮挡(即掩食,犹如日食或月食)。这一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将对恒星演化理论、致密星吸积物理和双星并合引力波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办的“科学人生·百年”主题宣传活动5月25日在京举办,通过展示百年诞辰院士的科学成就、先进事迹,弘扬科学家精神,助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
在“两弹一星”研制的过程中,有无数科学家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当时相对落后的祖国,投身于核武器研制事业。他们以国家命运为己任,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展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彭桓武院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当别人问起他为什么要回国时,彭先生的回答充满深情:“你应该问为什么不回国。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
5月25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发起的“科学人生·百年”主题宣传活动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吴朝晖出席活动,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胡海岩致辞、副主任梅宏主持。
应泰国国家天文研究所(NARIT)、日本东北大学等机构邀请,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赤飚于5月15日至22日率团赴泰国、日本访问。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韩金林带领的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一个罕见的毫秒脉冲星,它有六分之一的时间被伴星遮挡(即掩食),且伴星质量远超一般掩食脉冲星的伴星。这一发现对恒星演化理论、致密星吸积物理和双星并合引力波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中国天眼”(FAST)的观测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科研人员发现了一颗罕见的毫秒脉冲星。这颗脉冲星与伴星每3.6小时就互相绕转一圈,且伴星会周期性地遮挡它,形成类似日食或月食的掩食现象,每次遮挡持续0.6小时。这一发现对研究恒星演化理论 ...
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利用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的数据,在名为COSMOS-Web的天空区域发现了迄今为止检测到的最大星系群样本。这项研究标志着银河系外天文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星系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宇宙的大尺度结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见解。发表在新一期《天 ...
5月17日至18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成功举办。今年是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70周年,本届公众科学日以“以科学之问 ...
“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是对国家的无限忠诚和无私奉献。“两弹一星”元勋们的往事,像一部无声史诗,讲述了老一辈科学家如何在资源匮乏、技术封锁的环境下,凭借坚定信念和卓越智慧,为国家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通过在线专家调查,该团队量化了极地区域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之间的关联强度。结果显示,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均可能受到极地区域的影响,平均远程遥相关效应评分为5.9至8.8。其中,气候行动关联强度最高,凸显极地作为气候临界要素聚集区对全球气候系统与SDG整体进程的牵动效应。紧随其后的是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陆地生物和水下生物,表明极地区域在水资源保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方面具有重要全球 ...
5月16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议。 党委书记、副所长金宏主持会议,并在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