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本报讯 (记者田鹏)截至7月17日,沪市主板共有698家公司预告2025年上半年业绩,其中287家“报喜”。上述287家公司中,192家公司盈利较上年同期增长(以下简称“预增”),95家扭亏,主要集中在基础化工、有色金属、机械设备、电子、电力设备等实体行业。而预增公司中,101家预告增幅水平在100%以上,占预增公司整体比例52.6%。
集邦咨询在分析报告中称,周内各规格硅片报价全线大幅上调,硅片环节早前严重亏损,供需关系逆转后,涨幅领先。在供需关系夯实基础上,后续涨幅取决于下游成本传导的程度。
7月16日晚,浙江物产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物产环能”)公告显示,拟以自筹资金14.57亿元受让美欣达欣旺能源有限公司持有的湖州南太湖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太湖科技”)100%股权。此次收购旨在提升公司在热电联产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并实现经营效能与规模体量的协同跃升,从而进一步巩固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
中际旭创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亿元至44亿元,同比增长52.64%至86.57%。中际旭创表示,上半年得益于终端客户对算力基础设施的持续建设和资本开支的强劲增长,800G等高端光模块销售大幅增加,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广州艾媒数聚信息咨询股份有限公司CEO张毅表示,入境游要想持续火爆,各大旅游城市仍需推出更多差异化服务。国内城市宜优化营销推广方式。其次要继续提升服务质量,如提供小语种服务,并提升外国人上网、支付、亲子游等体验。
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梁心新表示,“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性指标之一,截至今年6月,已经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初具规模的高价值发明专利资源,既是我国创新实力持续提升的直接体现,也是促进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险企对资本补充的需求持续处于高位。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今年以来截至7月17日,险企合计“补血”规模已超740亿元(部分境外发行债券规模按发稿日汇率换算,下同)。受访专家表示,未来,随着保险保障需求的持续释放,预计险企对资本的需求整体将保持增长态势,补充资本的方式将更加多元化和市场化。
7月份以来,已有多只科技主题基金提前结束募集,认购热情持续升温。从科创板ETF到人工智能主题产品,资金正以超预期速度布局科技赛道。这一现象不仅折射出市场对成长型资产的偏好升温,更揭示出在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共振下,科技创新板块正成为中长期资金配置的核心方向。
7月16日,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当前正在对香港资本市场股权融资进行研究论证等工作。今年以来,A股公司赴港上市持续升温。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17日,年内已有10家A股公司在港股上市。当前,同时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公司(即“A+H”公司)已有160家。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朱华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财政部在香港、澳门发行人民币国债,为国际市场提供了丰富的人民币计价资产,满足了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也增加了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使用场景和持有量。通过吸引包括货币当局、商业银行、资管机构等在内的众多国际投资者参与,可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从而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