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钛媒体APP on MSN1 小时

GPT-5离“神级AI”还有多远?

文 | 定焦One,作者 | 王璐,编辑 | 魏佳 多次跳票后,GPT-5终于亮相。 美国西部时间8月7日(北京时间8月8日凌晨),明星AI创业公司OpenAI发布了新一代大模型GPT-5,并向所有用户开放使用,包括免费用户。
推理能力是大模型的另一项核心优势。以GPT-5为例,与前代模型相比,其在逻辑推理、数学计算和复杂问题求解方面的表现显著增强。其推理效率提升了40%,且在多步骤任务中表现出更强的稳定性。这种能力的提升意味着,AI不仅能够执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文本任务,还 ...
虎嗅APP on MSN9 小时

GPT-5快抢走打工人饭碗了

用户将企业的各类数据一股脑抛给 GPT‑5,模型在五分钟内交出了一份堪比创业公司 CFO 级别的动态财务看板。所有数据项都自动映射,支持调整、更新、筛选,UI 也堪称“即用级别”。
与上一代相比, GPT-5最大的结构变化是采用集成模型架构 ,首次将大语言模型(GPT系列)与推理模型(o系列)深度融合。这意味着,系统将自主判断问题的复杂度,必要时调用更多计算资源进行“深度思考”。 奥尔特曼称,这是普通用户首次接触 OpenAI的 ...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第一时间进行实测后发现,被寄予厚望的GPT-5, 其输出的文章“AI味”似乎比以往更重了 。与此同时,全球用户与行业专家的反馈也颇为尖锐: GPT-5的写作能力被指出现“倒退”,编写的代码被讽刺为“美而无用 ...
新京报AI研究院发现,GPT-5确实做到了奥特曼提及的“智能、直观且快速”,在产品水平和用户体验上都有进步,但其依然没有摆脱大模型固有的幻觉问题,并且该问题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更为明显。
OpenAI在北京时间8月8日凌晨正式发布GPT-5模型系列,并迅速向所有用户推送。然而,尽管官方宣称GPT-5在推理能力、任务执行和多模态理解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但部分ChatGPT资深用户却对此不满,他们更怀念与GPT-4o的互动体验,甚至形容此次 ...
GPT-5的发布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人机共生”新纪元。在这场变革中,技术创新如同奔涌的江河,而伦理约束则是引导水流的堤岸。当GPT-5能够在3小时内完成一部电影的剧本、分镜和配乐创作时,人类创作者的价值将转向情感共鸣的深度挖掘;当模型能够自动生成90%的代码时,工程师的角色将升级为系统架构的战略设计者。这种转变不是替代,而是生产力要素的重新配置。人类专注于创造性、情感性、战略性的工作,AI承担重复 ...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 Ethan Mollick 认为,由于 GPT-5 是个集成模型,其中一些模型表现优异,而另一些则较为平庸。 OpenAI 并未公开底层模型选择的细节,这种不透明性可能导致用户对 GPT-5 的表现感到困惑。
GPT-5,震撼登场!距离22年11月的ChatGPT,再到23年3月的GPT-4,GPT-5竟隔了两年半之久。这次的深夜直播,国内有数万吃瓜群众在线观看。至少按OpenAI的说法,他们离AGI又近了一步。
作为一款全新的「融合模型」,GPT-5将博士级的推理能力带给了所有OpenAI用户。它不仅在编程、写作等方面实现了巨大飞跃,更是在准确性上获得了史诗级提升。它的问世,标志着AI竞争已从模型发布转向真正的「智能发布」。
在AI界万众瞩目的时刻,GPT-5终于揭开神秘面纱,而其背后的成功故事中,华人科学家再次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此次GPT-5“模型系统”的领军人物Elaine Ya ...